
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覆盖1.8亿人,迈向全民覆盖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消息,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试点8年来已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2024年,国家将总体谋划长护险顶层设计和建设方案,2025年加快建立该制度,并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相关产品。
长护险制度的建立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挑战,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已达3580万人,90岁及以上超高龄老人接近460万人。长护险的全面落地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失能风险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国家医保局正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这包括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17项核心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指导现有试点城市规范统一,缩小地区间制度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鼓励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力量参与长护险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将建立多层次的长护险制度。商业普惠性长护险的加入,将有助于提高失能人员的保障水平,例如,一些地区的惠民保已将护理服务纳入其中。未来,商业性长护险产品可以作为单独的普惠产品,或与医保普惠型产品对接。
长护险不仅能减轻失能人员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还能通过集聚资金规模效应,发挥制度平台作用,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创造约30万个就业岗位,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
区块链技术在长护险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区块链技术具有透明、安全、可追溯的特点,可以用于构建长护险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和透明,防止欺诈和作弊。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优化长护险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未来,我们可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长护险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失能人群的需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