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寨币市场新变化:高初始流通比例与项目方套现策略

当前山寨币市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新项目上线后,市场并非缺乏看空情绪,而是充斥着空头力量,大家都抢着做空。以往我们期待的项目强控盘、暴力拉涨的情况却几乎绝迹。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近期项目方的操盘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一个显著特征是初始流通比例大幅提高。以币安近期上线的几个项目为例,初始流通比例普遍超过20%,这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变化引发了合理的怀疑:这很可能是项目方和VC为方便套现、快速回本而设计的策略。这意味着,即使是所谓的“天王级项目”,如果上线时间推迟一个月,最后一轮估值也很难支撑。
以下是一些例子,展示币安近期上线山寨币的初始流通比例:
- BERA: 21%
- ANIME: 55%
- SOLV: 15%
- BIO: 41%
- USUAL: 17%
- PENGU: 70%
以往,低流通比例、强控盘、高市值是项目方常用的策略。然而,在牛市中后期,这种策略已不再适用。新项目等到项目方和VC真正解锁筹码时,市场往往已缺乏买盘,最后一轮往往会破发,情况甚至可能越来越糟。高初始流通比例虽然增加了可操作空间,但也暴露出项目方急于套现的意图。对于现在的市场而言,任何缺乏现金流支撑,只靠叙事或生态的项目,都难以成功。
以Berachain为例,其总融资额为1.42亿美元,最后一轮估值为15亿美元。上市最高价为15美元,FDV达75亿美元,流通市值也高达15.75亿美元。但以当前价格7.44美元计算,FDV为37亿美元,流通市值仅为8亿美元。如果项目方手中只有1.42亿美元,那么他们能否护盘成功呢?即使是作为二层龙头ARB,其市值也只有不到50亿美元,可见护盘难度极高。
如果投资者对项目估值和筹码分布有清晰的了解,就能避免成为接盘侠,甚至可以做空项目来获利,实现散户“割韭菜”VC的局面。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当前市场对看空项目如此一致,而项目方难以实现暴力拉涨。
总而言之,山寨币市场的变化反映了牛市中后期的特征:项目方策略调整,高初始流通比例成为新趋势,而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的项目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深入研究项目的基本面,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