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报告》泄天机:楼市股市暴涨在即?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稳楼市股市与资本市场发展新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传递出稳定资产价格、引导社会预期、畅通内需循环的强烈信号。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更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方向,并全面部署了政府工作任务。本文将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关部署,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稳楼市股市首入政府工作报告:稳定预期,畅通内需
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凸显了国家稳定资产价格和社会预期的决心。正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所言,楼市和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更是百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稳住资产价格,能够有效释放财富效应,提振消费信心,进而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实现内需的良性循环。
政策背景:从“止跌回稳”到积极变化
自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以来,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已初见成效,楼市呈现企稳迹象,股市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
未来展望:楼市企稳,股市有望上涨
随着稳楼市政策的持续发力,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积极的转变。同时,在经济回稳向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以及资本市场支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也有望进一步发动上涨攻势。
房地产市场:多维度政策推动止跌回稳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从需求刺激、供给调整、风险管控和长期发展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做出了具体部署。
需求侧: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潜力
政策层面将“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并通过“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市场中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供给侧:优化城市空间,盘活存量用地
在供给端,政府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同时,强调“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政策严控供给的意味非常明显,虽然新房供给压缩对稳定价格起效需要时间,但持续收缩的供给和土地出让偏核心区,都在大大降低房价持续下跌的风险。
风险管控: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报告要求“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
长期发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着眼长远,政府将“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为了“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还将“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中国房地产虽然长期供给庞大,但存量供给质量低,改善性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推动下的城镇化发展,也源源不断创造新的刚需。
市场展望:交易量平稳,房价跌幅收窄
中金公司判断,经历了近四年的供给侧出清后,市场中较为活跃的二手房供给增速已有所放缓,二手房挂牌去化周期的逐步优化可能带来年度频率上房价跌势的逐步缓和。另一方面,当前一、二手房总交易量已较大程度低于历史中枢水平,其下行空间更为有限。因此,在内外部环境基本稳定、政策持续发力的前提下,2025年房地产市场大体会经历一个交易量相对平稳、房价跌幅收窄的“缓和”年,并有望在接下来的1-3年内循序渐进地实现全方位“止跌回稳”的政策目标。
投资机会:关注交易服务商与优质房企
中信证券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也进一步助力房企信用稳固。房地产最确定的基本面变量,是大量成交换手才能推动价格走稳。所以,在地产产业链中最看好交易服务商。此外,也看好具备好产品开发能力和优质资产组合的开发商,以及具备成长前景和分红能力的物业服务公司。
中金公司认为,配置上应以基本面优质的头部房企,部分受益于收储和城改政策的类城投标的为主。多元板块则推荐经营具备韧性的物管企业和受益于二手房的中介标的。
资本市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在记者会上就资本市场焦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已见成效,未来可期
过去一段时间,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显著增长。此外,央行也指导证券基金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票回购。
吴清指出,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预计将尽快推出。东吴证券认为,优化中长期资金考核机制,提高长周期考核的比重,有望持续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的稳定性,更好发挥其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随着政策措施不断落地,中国资本市场有望加速长钱长投优质生态的建设,为指数走出长牛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
在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方面,吴清表示,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抓紧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大力推进企业并购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并购案例特别是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增强投融资协同性:提高投资者回报和获得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改革的重心正在从融资端转向投资和融资端并重,提高投资者的回报和获得感越来越受到政策的重视和支持。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历史新高,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股息率达到较高水平,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加快形成。
吴清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推动形成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等关键少数有效制衡的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