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新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对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进行了新的阐述,在措辞和可操作性上较之前的《指导意见》有所调整。
《方案》将银行理财归入中长期资金的范畴,但排序有所变化,这并非降低其重要性。方案明确允许银行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享受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同等的政策待遇,提升了理财资金入市的深度和广度。有理财公司负责人认为,《方案》更具操作性,例如参与定增比直接投资股票更符合目前银行理财资金的性质。
然而,银行理财配置权益资产的占比依然很低。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占0.2%,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也只有2.58%。这与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化、风险偏好低以及机制性堵点有关。例如,客户风险偏好低、理财公司权益投资经验不足、销售渠道受限等因素都制约了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增长。
为了提高权益仓位,多家理财公司正在积极行动。例如,招银理财计划探索被动投资产品线、发展主动管理类业务和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并逐步将产品风险等级从R1、R2转向R3。平安理财已构建起多个权益投资主题体系。宁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也表示将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优化产品布局,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呼吁,应从银行理财参与养老体系建设、优化相关税费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推动银行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发展仍需政策持续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