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银行妇女节“献媚”大赏:花团锦簇,不如扎实“睡”服客户?

银行妇女节“献媚”大赏:花团锦簇,不如扎实“睡”服客户?摘要: 银行妇女节活动:献殷勤还是真关怀?最近,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的各个网点搞了一系列妇女节活动,又是插花又是水拓画的,乍一看挺热闹,也挺“用心”。新闻稿里堆满了“敬意”、“关怀”、...

银行妇女节活动:献殷勤还是真关怀?

最近,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的各个网点搞了一系列妇女节活动,又是插花又是水拓画的,乍一看挺热闹,也挺“用心”。新闻稿里堆满了“敬意”、“关怀”、“金融服务温度与深度”之类的词,但说实话,我总觉得这背后有点变味。

花团锦簇的背后

先说说这个“嘉节花韵 埔上芳华”活动,让客户们用干花贴相框,美其名曰“环保美学+情感传递+银社互动”。说白了,就是找个噱头把客户聚在一起,然后顺便普及一下金融知识。这种“沉浸式艺术体验”真的能“点缀女性客户美好生活”吗?我持怀疑态度。更多时候,这只是银行完成KPI、提升品牌形象的一种手段。

同样,五缘湾支行的插花活动也差不多。看似让女性居民发挥想象力,制作独具匠心的作品,实际上,有多少人真的对插花感兴趣?又有多少人是碍于情面,不得不来参加?这种活动更像是银行的“面子工程”,好看是好看,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关怀又有多少呢?

“银社联动”:谁是主角?

湖里万达支行搞了个“银社联动”,打着“党建带妇建 妇建促社建”的旗号,要“搭建女性成长赋能平台,树立女性榜样”。这话听起来很漂亮,但仔细想想,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是真心实意地为女性赋能,还是借着妇女节的名义,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我不禁要问,这个“赋能平台”最终受益的是谁?是社区的女性,还是银行自身?

我并非一概否定这些活动的价值。让女性有机会放松身心、学习新技能,总归是好事。但问题在于,银行在举办这些活动时,应该更加真诚、更加务实。不要把妇女节活动变成一种宣传的工具,而要真正从女性的需求出发,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金融机构的“温度”:别只停留在表面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声称要立足“嫣然”女性客户服务品牌,将节日关怀转化为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实践。这话说得很好听,但关键在于,如何将“节日关怀”转化为“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是推出更适合女性的理财产品?还是提供更贴心的金融咨询服务?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插花、水拓画,那所谓的“金融服务温度”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金融机构的服务,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专业的金融服务上。如果银行真的想表达对女性的敬意与关怀,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上,而不是在这些花里胡哨的活动上。毕竟,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与其收到一束花,不如得到一份更稳健的理财规划。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